日本妈妈痴迷的“爱心便当”好处原来这么多,中国妈妈该醒悟了
众所周知在日本有一种文化很是“特殊”,那就是“便当文化”。
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日本妈妈为孩子做的便当,精致的让人移不开眼睛,都可以称为艺术品了,想象一下当孩子打开这样爱意满满的便当时,该是多么高兴和骄傲。
但是很多国人觉得这样的便当华而不实,便当只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就行,至于那么费心雕琢吗?
其实,高颜值便当不仅仅是一顿饭而已,更加饱含着妈妈们爱意和希翼,对宝宝的好处不是一星半点。

分析:“爱心便当”仅仅是一顿饭吗?错,是孩子的“便当童话”
在大众眼里,便当的目的是解决肚子饿问题,但如今的便当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便当是妈妈的味道,是母爱的一点点积累和叠加,更是增加亲子互动的新兴载体,一份便当让孩子感受到了童话世界。
虽然便当不会说话,但却能传达给孩子妈妈的辛苦:精致的搭配会让宝宝更加珍惜每一口美味;科学的配比会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妈妈的味道”会给宝宝打上眷恋烙印。
日本妈妈痴迷的“爱心便当”好处原来这么多,中国妈妈该醒悟了
1) 爱心便当让孩子爱上吃饭
多数孩子都有挑食的习惯,面对孩子挑食,家长要么严肃的说教、要么哄骗孩子吃下不喜欢的东西,这都不是长远之计,可若是学会做爱意满满的颜值便当就好办了。
爱心便当的主要特色是让食材“面目全非”,让宝宝看不清蔬菜的真实面目。
心灵手巧的妈妈通过切割、塑型,将食材拟人化,做成小兔子、小花猫或者各种动漫人物,再搭配上各种丰富的色彩,一个小小的便当变成了脑洞大开的魔幻世界,蔬菜水果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这样的“便当”孩子当然愿意接受了,心理上的接受就会让孩子不那么挑剔,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孩子挑食厌食。

2) 爱心便当让孩子珍惜食物、感恩长辈
很多妈妈都会对孩子说“你以后要爱妈妈”“你以后要孝敬妈妈”,但是这样的道理不是说说就能起作用的,更需要在持之以恒的小事上渗透,孩子才会自然而然的领悟。
爱心便当涉及到营养、美学、礼仪等,这是一种餐饮文化,虽然不是碎碎念的讲给孩子听,但是孩子依旧会从便当的制作和搭配中感知到饮食文化的神圣。
看到妈妈细心制作的小兔子、小花猫,孩子就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恩,也会在吃便当的时候更加珍惜入口的食物,这在无形中教会孩子感恩父母、珍惜粮食。
会感恩的孩子往往对世界充满了善意,对人对物都会用珍视的心情对待,在这样的感知下,孩子长大后也会春风和谐,以礼待人。

3) 制作便当是亲子的美好时光
很多宝妈都因为给孩子做饭发愁,一想起孩子吃饭时要追着喂、求着喂、换人喂就头疼,其实把便当当做爱的载体就会好多了。
宝妈要把制作便当当成一项有趣的手工作业来做,想想怎样把蔬菜做成无尾熊,怎样用肉片给小兔子做成小窝。
别头疼,如果想不出来可以借助孩子的小脑袋。
便当是为了让孩子吃饱,但如果孩子能和母亲一起完成便当“作业”,那么孩子吃起来就会更有仪式感,到时候不仅不需要家长连哄带吓的喂饭,孩子就会自己端起便当盒大快朵颐了,说不定吃完了还会和妈妈商量第二天吃什么呢!

既然便当这么有爱,那么做便当有什么小技巧呢?
1) 心思>工具
很多妈妈为了制作出好看的便当都会淘一大堆工具回来,其实根本没必要,而且工具多了也意味着细菌多,宝宝健康也会有风险。
制作便当需要花心思,这一点才最重要。
比如孩子挑食、不爱吃蔬菜水果,妈妈们就要花心思把蔬菜切成孩子最喜欢的小动物形状,再点缀上用水果或者鱼类做成的小花小草,组合起来放在便当的中心位置,吸引孩子的注意。
每一个爱孩子、了解孩子的母亲都会明白孩子的喜好,根据孩子的爱好和食材的色彩、营养、口味等进行搭配,并不断创新和改进,这是每一个母亲的天生本领,远比使用花里胡哨的工具更有意义。

2) 巧用保鲜膜
保鲜膜不仅仅可以保鲜,还可以固定便当,防止饭菜撒出来,更重要的是保鲜膜经过高温消毒,可以隔绝外界细菌,让宝宝吃的健康,让妈妈放心。
知道日本妈妈们怎么做各种可爱的饭团吗?
- 首先根据孩子 的口味,在米饭中加入拌饭酱或者新鲜的熟蔬菜汁,拌匀后放入保鲜膜内,
- 再将保鲜膜收口、拧紧,就可以做出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饭团了,
- 外面再搭配上蔬菜、鸡蛋、鱼肉等进行装饰,这样爱意满满的便当就做好了。
建议妈妈们一定要尝试哦!

3) 绘本让想象力大开
很多妈妈都有一个苦恼,东西不难准备,但是不知道该做什么,其实只要一本孩子的绘本就可以。
宝妈们可以留心一下孩子喜欢什么动漫人物,然后给孩子买点喜欢的绘本或者玩偶,当想象力枯竭的时候就可以助宝妈一臂之力了。
宝妈别觉得难,刚开始做便当不用极其精致,只要做出一个大概轮廓就能让孩子高兴很久了,而且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让孩子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便当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是孩子的欣喜和盼望,更是妈妈爱意的体现,从现在开始,请妈妈们学着做爱心便当吧,把“爱”一口口的喂给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