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资讯

广西博白特产 一口那林烘饼——传统家乡味

作者: 八桂有料
2024-12-12 08:13:25

烘饼,又叫烤饼、芝麻饼,是当地群众的必备年货。“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像月亮般寄予博白人们美好愿望的烘饼,是博白县那林镇美食特产,每当春节临近,当地很多群众都会制作烘饼,为新春佳节增添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味。据悉,烘饼在那林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烘饼是人们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是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了烘饼的美味,烘饼的名声也逐渐扩散开来,在2018年被评选为“博白县十大特色小吃”。

(图 那林烘饼)

75%的森林覆盖率,造就那林镇丰富的动植物资源,1982年经广西区政府批准成立野生动物植物和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玉林人和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和食品”)就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林镇水源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内属十万大山南端山脉,海拔853米,因常年云雾飘扬,乱云飞渡而得名的“云飞嶂”故乡。人和食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林镇领先的一家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食材取自天然、绿色原料。公司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并将持续致力于“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服务理念、产品及发展方向等。

(图转自网络 瑰丽的云飞嶂)

人和食品的主要经营范围有:西点、中点、中秋月饼、那林烘饼等多种传统美食。销售模式以实体经营销售为主、互联网电商销售为辅,搭配线上+线下多种手段相结合,人和食品加工厂吸纳了50多名富余劳动力,每人年收入近6万元。随着那林镇人和烘饼的“博白家乡味”在全国的销量持续走俏,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越来越强,同时也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

(图转自博白腾飞在线 烘饼加工中)

起初,由于那林烘饼在市场化的今天还没有发挥好市场品牌效应,传统手工制作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宁丰钧、宁丰贤俩兄弟决定响应当地政府号召,突出品牌建设,运用科技把特色美食做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富民产业。在烹饪界享有盛名的副教授俩兄弟,2020年9月义无反顾地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办起了占地500多平方的人和食品烘饼加工厂。一时间,周边满目青翠的乡间田野,弥漫着芝麻料诱人的芳香,客商们闻香而来,一辆辆货车打破了山乡的宁静。

(图 荣誉证书及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

(图 人和食品加工制作的烘饼成品)

现在,烘饼的制作过程中实行规范化管理、发展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使传统美食在高科技的助力下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走进人和食品烘饼加工厂,只见整洁的厂房内,烘饼生产安排得井井有条:一楼是包装图章、化验室和办公室,二楼是制作生产线,从原料到制成品每条生产流水线机械作业,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确保了质量。想要制出好的烘饼,首先在用料上严把原材料关,在家乡建立了原材料基地。其次是在生产上关键是把好馅料配制和烘烤关。这两个环节,人和食品引进了机械,通过改良,比传统技术要求效果更显著,使烘饼口感更好,保质期更长。

(图 加工过程)

(图 烘饼成品)

近日,博白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县电商公服中心”)调研组走访调研人和食品,对公司现状及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既然发现困难就要解决,县电商公服中心调研组表示我们能够为人和食品提供产业转型、升级、电商培训、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服务,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图 县电商公服中心调研人员与负责人交谈)

让家乡味道注入数字电商,不仅能解“乡愁”,也能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密码”。如今,那林烘饼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其中蕴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也让那林镇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美食经济正激活该镇的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的脚步明显加快。

(图 县电商公服中心调研人员与负责人交谈)


向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