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资讯

宝应特产 中国慈姑之乡

作者: 智慧瀛海
2024-12-09 09:27:51

江苏宝应慈姑种植历史悠久。县志记载,宝应慈姑在唐代列为朝廷御用贡品,清代列为重要土产。民国县志特别记载:“宝应慈姑组织紧密、实坚如栗、味甚鲜、既可佐餐,又可制味。”宝应慈姑,又称茨菰、燕尾草等,属天南星科本草植物。《本草纲目》记载:“慈姑一株多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燕尾,其叶之像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宝应慈姑种植面积910公顷,年出口加工产量1.2万吨,创汇1200多万美元。宝应慈姑种植基地集中在宝应县东荡地区曹甸镇、西安丰镇、射阳湖镇、望直港镇、广洋湖镇、鲁垛镇等地;宝应慈姑主要品种俗称“侉老乌”,是青紫类慈姑的代表,一般株高80厘米~100厘米,叶片宽、箭头形、深绿色、较粗壮;球茎近圆球形,表皮青色带紫,球茎具有两道环节,鳞衣深褐色,顶芽粗壮,单球重量25克~40克。宝应慈姑肉白色,肉质紧密,熟食甜中带苦,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锰等微量元素。宝应慈姑种植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下种育苗,6月中旬至8月初定植大田,10月下旬开始采收,平均每公顷产量15吨左右。2006年,“紫圆”牌宝应慈姑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宝应县获得“中国慈姑之乡”称号。2011年,宝应慈姑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向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