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名人

“太阳”厨师——名人御厨陈志新

作者: 梦幻梦想者
2023-11-22 13:24:58

【陈志新】

陈志新,马来西亚人,国际烹饪联合会国际评委,特级国际烹饪大师,国际厨师段位制认证协会5星7段金厨,法国国际厨皇、法国厨皇会烹饪大师。先后荣获第5届亚洲美食沙龙雕刻组、冷盘组铜奖,北马十大名厨(1998年),第4届中餐世界烹饪大赛热菜组优秀奖,第5届中餐世界烹饪大赛银奖,第5届国际美食节吉隆坡最佳创意奖,第5届世界金厨烹炉大观特金奖与最佳菜点质量奖等国际大奖。

陈志新

他是马来西亚人,拥有客家血统,懂得多国语言和国内多地方言。他既拥有国际视野,又传承传统的粤菜技艺,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之下,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其菜品风格自成一派,被称为“名人御厨”。他还是电视台美食节目的“宠儿”,为媒体写美食专栏,拥有健康得体的公众形象……然而若是追究起“英雄”的出处,他的学历只有初中二年级的水平,他的名字叫陈志新,职业为厨师。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在马来西亚的餐饮业同行口中及媒体镜头里,陈志新被称为“Chef Sun”,或是“太阳师傅”,说起这个昵称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

1997年,陈志新供职于丽星邮轮,在德国汉堡期间,他的上司是外国人,中餐部的同事大多是马来西亚华人,他们都用广东话称呼他为“阿新”,上司就以为他的姓氏是“Sun”(英文“Sun”和广东话的“新”同音),就叫他为“Chef Sun”。从此以后,所有同事都随老外一同这样称呼他。“Sun”是太阳的意思,陈志新也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因为太阳总给人们带来希望,于是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今天。

生活并不是每天都充满阳光,他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曾经存在过一些阴霾。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为了生存。陈志新六年级时起就开始半工半读,曾经在油棕园工作过,也曾随朋友出海捕过鱼虾。15岁那年,初中三年级只念了四天的陈志新被迫辍学,进入社会工作。第一份工是在吉隆坡菜市,因为环境复杂,陈志新认识了一些不良的朋友,差点干起贩卖毒品的勾当,被父母知道了,强制带回老家,不久后就被送到沙巴州,在四舅的咖啡店里帮忙。后来,姨妈介绍他去香格里拉酒店工作,从此开始厨房生涯。

陈志新

这一做就是二十余载,陈志新说最初对烹饪并没有兴趣,更没有胸怀大志,只是抱着反正书读不成、就学门手艺安身立命的想法,就这样,一步一脚印地走到了今天。因为天性中拥有不服输的性格,想要做好事情,不断地学习、成长,在无数的机缘造就之下,陈志新为人们所认识、所欣赏。

【厨师是份令人骄傲的职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部分马来西亚厨师的文化水平都很低,而且满口粗言,半数人都有一些不好的习惯,特别是赌。因为嗜赌,他们怕输,所以也不爱看书(“书”与“输”同音)好在陈志新拥有客家血统,从小家教很严,在母亲的教导下养成了爱好阅读的习惯,这一习惯也奠定了他未来厨艺生涯的发展方向。虽然当年他曾经粉碎过父母的梦想,如今,他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却为父母带来无比的骄傲。

陈志新作品

27年的职业生涯里,陈志新跑了17 个国家,在星级酒店、大排档、小型餐厅、大型餐饮集团都工作过,他深感时代在改变,单靠厨艺是不够的。在酒店里上班,行政总厨一般都是外国人,在团队里,沟通与表达很重要。酒店里几乎所有的文件、通告都是英文,连开会时也用英语,如果不懂英语,接收不到上司的指示,他的团队就很难管理和运作下去,所以陈志新苦学英文以及其他管理方面的课程,如成本会计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除此之外,他平时也读一些餐饮历史文化、西洋美术等方面的书,务求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丰富起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读书是浪费时间,其实道理就如“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样,读书参透的知识总能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之中。

【尊师重道才能持续进步】

陈志新说,一个人的工作生涯中总会有一两个转折点,让人能成功地登上更高一层的阶梯。

1992年,陈志新在槟城工作时认识了一群酒店的厨师。这些厨师很喜爱接受新事物,如英语、电脑、管理知识等,还去参加各类烹饪大赛,他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厨师界还有比赛。从那时候开始,陈志新的厨艺生涯有了一个新的目标与方向。

1999年,在马来西亚一次厨艺比赛上,陈志新认识了欧锦和师傅,欧师傅做的南天鲍鱼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在当时的马来西亚餐饮界,懂得烹制干鲍的人并不多。陈志新真心期望有一天能够像欧锦和师傅一样,懂得处理这些高档食材。

陈志新作品

2004年底,陈志新代表马来西亚队来广州参赛,欧锦和师傅亲自招待,还教他们怎样挑选、食用大闸蟹,并请马来西亚代表队进入他的厨房学做广式点心“天下第一包”。那时候的陈志新觉得欧锦和师傅很有“明星”的气度,威风,有大师风范。也就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一批广州的粤菜大师,如林镇国、林汉华、林作勇、基叔等人,陈志新明白了尊师重道、向高厨艺的人学习是修炼自我的好方法。

同年,陈志新的职业生涯展开了新的一页。

他开始接拍一些电视美食节目。当时厨界大腕甄文达对他的影响最深,也是他上电视节目的启蒙老师。有一次,两人一同做节目,从上节目的技巧、面对观众时谈话的内容,到在镜头前的展示及手法等,陈志新都得到了甄文达的悉心调教。

陈志新感言,身为一个专业厨师,除了厨艺了得、在专业领域的知识要够,还要不断提升,不断出品新菜,懂得团队管理,对工作中任何一个细节都要谨慎细心地处理,所以,心态往往是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把菜做好,是基本条件;把菜做得精致美观,是个意境;重要的是,把自己管好了,把团队管好了,把菜肴产品管好了,还须兼顾个人的形象包装。

【形象包装等同于名片】

陈志新作品

厨师从后厨走到前厅,再走到媒体面前,这个过程既可以宣传自身形象,又能够直接接触顾客,了解顾客的需求,还可以直接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介绍自己的产品,但问题是:走出去之前,自己的团队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一般来说,厨师的形象包装可以成为一个厨师的垫脚石,也可能成为绊脚石。

在国内餐饮圈,有些厨师靠混各种饭局或比赛成名,对于这种现象,陈志新说参加比赛的确能够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餐厅有生意。单靠混饭局、参赛就可以成功?陈志新觉得不太可信。他仍然坚信,如果自己不装备自己,不充实自己,不养成好的习惯与心态,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同样,厨师依靠互联网新媒体成名的基础,也应该是自身的努力,“互联网的平台的确可以提高人气,但是若只注重外表的宣传,实力不够,互联网既可以让你出名,也可以让你蒙羞。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努力”。

陈志新既是厨师,也是美食专栏作家,偶尔也拍些美食节目,因此收获众多粉丝。但在媒体和粉丝面前,陈志新始终保持着一份理智和清醒的认知,“做菜和做人一样,以诚待人,要认真、用心,不能偷工减料”。

向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