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如何储存 ,学会了低温贮藏的知识,让高粱贮藏时间更长
低温贮藏是在不冻伤种子的前提下降低粮温抑制粮堆中各种生物活动,增强耐贮性的一种科学贮藏方法。粮堆中各种生物的耐低温能力有很大差别。高粱子粒耐低温性能远强于粮堆中的害虫和微生物,且粮粒水分愈低,耐低温性能愈强在较低温度下只有高水分粮粒才能引起冻伤。通常,在安全水分(临界水分)以下,由于此时水分均是胶体结合水,不易结冰,所以-20-30℃的低温也不会冻伤子粒。

当含水量超过17.0%时,-58℃就可使子粒的生活力明显受到影响。然而,贮粮害虫和贮粮微生物的耐低温性能很差,当温度在15℃时,大部分害虫的活动便受到抑制,-12℃可使其全部死亡。高于12℃的长期低温处理也同样会杀死全部害虫。温度低于8℃时,大部分霉菌的发育就受到严重抑制。因此,粮粒、害虫和微生物之间,对低温的不同抗性,为实行低温贮粮提供了可能和依据。低温贮藏方法,可分为自然低温贮藏和机械制冷低温贮藏两种。

(1) 自然低温贮藏
1. 自然冷冻、通风降温贮藏这是利用自然气候条件进行低温冷冻,然后入仓密封,防止外温影响,保持相对低温的贮粮方法。此法简便,不需专用设备。具体作法是在大气温度最低的季节,将高粱子粒摊开冷冻,或在倒仓除杂过程中冷冻,或原仓原囤进行低温自然通风,并合理翻动粮面实行冷冻降温。将粮温尽可能降到接近当地气温的状态。自然冷冻降温后的粮粒要趁冷入仓,并压盖密封以预防或减少外温的影响,延缓粮温上升使粮温尽可能控制在15℃以下。

2. 地下仓或半地下仓贮藏在地下水位低、土层结构紧密的黄土地带可建造地下仓。在地下水位较低、土层结构不太紧密的地区,宜建造半地下仓。此法是利用土层保持稳定的低温状态,以求贮粮安全。(1)地下仓地下仓又称地下喇叭仓。这种仓型底径小于平口的直径,呈喇叭状。它的建造方法是,在地平线上以土作胎膜,用砖、石块、水泥、钢筋、沥青、油毡等建材,做好仓的拱顶。注意拱顶的防水、防湿处理。拱顶中心留一个直径1m的出入粮口。仓体由上部开始逐渐向下建造,每下落1m深,直径收缩20—30cm。紧贴土层的壁面先用沥青和油毡做好防水防潮处理,而后在沥青和油毡的表面上再用干砖沾沥青扁贴在沥青油毡上,形成一个6cm厚的仓壁。

(2) 半地下仓
这种仓适于在地下水位较低或地下水位低、土层结构不够紧密的地区建造。它的仓身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地上、地下部分各占多少,应视当地的地下水位高低而定。如地下水位较低则应尽量增加地下部分,以减少外温影响,增强保持低温的性能。建仓完工后,用掘出的地下土将仓身的地上和仓顶部分分别压盖1.0-1.5m厚,以调整地上地下交接处的温差,增强保温性能。半地下仓有圆形和斜槽形两种。建造半地下式粮仓时,由仓底到墙壁乃至仓顶都要做好防水处理,避免浸水潮湿。

(2) 机械制冷低温贮藏
机械制冷低温贮藏方法,是近年来应用的一种新贮粮技术。这种低温仓房的墙壁有宽10-20cm的隔热夹层,仓顶也是双层的。内部充填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稻壳、珍珠岩等物料,使导热系数控制在0.5kcal/米·时·度以下。仓房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是制冷低温贮藏的基本条件。易受太阳辐射影响的仓房向阳面,也应采取预防措施。仓内低温是通过机械制冷实现的。通过机械制冷,贮粮温度完全可以控制在15℃以内。

这个温度界限能够抑制大部分粮害虫和贮粮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为充分利用自然低温节约能源,可在低温季节把贮粮冷冻后装入低温仓内密封。当粮温超过15℃时,再通过机械制冷,把仓温和粮温控制在15℃±1℃的范围内。这样较为经济可以减少2-3个月的机械降温时间。特殊条件下,也有不经自然低温冷冻而完全由机械制冷降低粮温并保持恒定低温的。

低温仓的空调制冷设备,有安装在仓房长向一端外边的,也有把整个设备包装起来变为一个整体安放在仓内一端的。通风形式,有安设通风道和不安设通风道装置两种。通常,贮粮散积时采用前一种,垛积时采用后一种。低温空气经机械空调制冷后吹入仓内,并反复循环,将粮温保持在限定的范围内。